宾川县钟英乡: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 服务群众保健康
作者:黄任宏 杨 毅 发布时间:2014-11-14 11:24:26 点击率:11
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,宾川县钟英傈僳族彝族乡紧紧围绕群众诉求,着力在解决群众看病问题上用真功、出实招, “眼睛向下”主动服务患者,获得当地群众好口碑。
送医下乡,服务群众“零距离”
钟英乡山高坡陡箐深,最高海拔3218米,最低海拔1100米,是集边远、贫困、民族为一体的高寒山区特困乡。该乡结合自身实际,把“医疗服务走基层”活动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,组织医务人员组成医疗服务队深入山区农户家中,巡回开展义诊咨询、健康教育宣传、健康体检等活动,进一步密切医务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联系,促进医患之间健康互动,真正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及时、高效的医疗服务,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、就医难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立冬前后,气温骤降,正是感冒等疾病的高发期。为给偏远的村民群众送去温暖,2014年11月6日,钟英乡成立由乡卫生院牵头组成的义诊小组,带上便携式B超机、心电图机、尿分析仪、血糖仪等医疗设备,针对老弱病残、特殊困难家庭不能来到诊疗点的群众,义诊小组走村窜户深入到他们家中提供诊疗服务,为山区群众提供免费的健康体检、健康档案建立及用药指导。赵卡拉下村的张新华老人由于长年卧病在床,行动不便,义诊小组来到他的床旁,详细询问了他的病情、病史,并仔细地为其做了全身体格检查和简单的辅助检查(抽血化验),及时解答了老人对自身疾病的咨询。
新型农合,方便群众“得实惠”
钟英乡全乡地貌以山地为主,交通极为不便,信息极其闭塞,是全州出了名的少数民族特困乡。以前多数家庭常出现“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”的现象,倘若要享受到实惠的医疗服务,还需要走完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如今,钟英乡新农合实现了普遍覆盖,农民就医治疗的报销金额比例上涨为90%。患者出院结算时只需向医院支付享受“新农合”报销比例之后个人应承担的部分费用,患者不会因住院押金问题影响就医,不会因治疗期间费用问题延误治疗,切实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,给更多群众带来了实惠。李顺平是钟英乡赵卡拉的一个普通农民,今年4月,他放羊时不慎从山上摔了下来,造成颈椎严重骨折。随后在大理州人民医院治疗三个月,医疗费就花了近6万元。对于一个世居山区的农民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,让他本来就贫困的家庭“雪上加霜”。乡卫生院在了解到他的特殊情况后,积极主动的联系上他,按照相关政策,一次性给予报销了4万5千多元。“现在有了那个医疗保险,就算要住院心里也有个底了。”这是李顺平在报账后发自内心的话。钟英乡就是这样将惠民政策落实在细节上,落实在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上,用积极主动的工作方式,用活用好政策,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康运行。
生命至上,关怀群众“得民心”
钟英乡境内唯一一所公益性医院只有乡卫生院,该院就诊患者以低收入人群居多。在为患者诊治疾病的同时,该院还经常对农村特困人员、五保人员、民政低保人员在住院期间先行垫付医疗费,给予就医群众更多的人文关怀。2014年10月20日,西山村委会的小山村有位村民被蛇咬了,需要马上送到州医院注射抗蛇毒血清,如果不及时治疗,就会直接危及生命。生命是至高无上的,医护人员第一念头就是“救人”,他们立马出发,带上急救物品,穿过崎岖蜿蜒的山路,经过4个多小时的生死接力,终于安全顺利的把病人送到了州医院,最终病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。然而由于病人家庭贫困又事发突然,直到现在,乡卫生院还帮他垫付着救护车的出诊费和相关的急救医疗费用。钟英卫生院就是这样始终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,始终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。
这些不过是钟英乡贯彻落实群众路线,保卫群众健康,畅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的“点点滴滴”。其实,通过这些“点滴”,我们看到的并非仅仅是群众路线的践行,更多看到的是钟英乡正在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去服务山区的群众,使钟英卫生院正真成为钟英乡群众健康的“看门人”。
到困难群众家中提供诊疗服务
为山区群众提供免费健康体检
关怀山区儿童健康
(编辑:志远)